鄂州市森林覆盖率达17.18%,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5.29%,森林蓄积量81.3万立方米,现有白雉山、沼山、麻羊垴、东佛园艺等4个国有林场,森林整体分布小散杂,且多于村庄居民点混杂,人员活动难以受控,火情火警多为农事生产生活用火、祭祀用火、红白事燃放烟花爆竹引发。在新一轮森林防火季来临前,鄂州市人民政府提前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,要求全力做好火源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,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行为,切实下好“先手棋”,打好“主动仗”。
强化源头管控,把好“思想关”
鄂州市应急管理局始终把提升群众的思想认识,作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第一道关卡,持续推动思想防线前移,以观念的转变带动行为习惯的改良。一方面,用好微信、qq、抖音等当下时兴网络媒体力量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新风,向群众宣传科学、安全的用火理念,引导群众文明、安全祭祀,养成不在林区和重点地段燃放烟花爆竹,不将火源带入林区的良好习惯,牢牢把住思想关。另一方面,对重点地区、重点时段、重点人员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上门入户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宣传,配合应急大喇叭、村村响、展板、电子显示屏、宣传画等传统宣传媒介,以“土洋结合”的方式,确保宣传全覆盖、无遗漏,切实将防范意识深深根植于心。今年以来,累计发送防火宣传手机提示短信10余万条,发放森林防火戒严令、禁火令、森林火灾典型警示案例图片2.7万余份,出动宣传车760余次。
强化措施落实,把好“责任关
森林防灭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各区联合推动,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,更关键在于责任的一层层压实、措施的一条条落实、制度的一项项严实。一是严实制度。在重点防火期内,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禁令,严禁擅自在林区、国有林场等重点防火区域经营、销售、燃放各类高空烟花礼炮,从根本上解决因祭祀丧葬活动所引发的森林火灾风险隐患。坚持森林防火“六包”责任制,持续加大对重点区域、重点部位和特殊重点人群点对点包保蹲守和监护,确保山有人守、林有人护、火有人防、责有人担。二是强化措施。牵头林业、公安联合成立工作专班,不定期对全市各地重点林区、国有林场、风景名胜区等关键部位森林防灭火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检查,确保隐患发现在早、整治在早。三是压实责任。特别是在清明、中元节期间,对重点林区、国有林场及其周边地区的丧事活动全程跟踪包保,推进森林防火哨所“标配”全覆盖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投入森林防火值守干群2300余人次、设卡设站560余处、排查火灾隐患300余处、制止野外违规用火50余人;打击和查处森林火灾治安及刑事案件21起,党纪政纪处分公职人员13人。
强化技术保障,把好“能力关”
抓好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灭火任务,必须适应科技革命带来技术升级,以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科技化建设,实现由人防到技防转变、由灾后救援向灾前预警转变、由“盲人摸象”到精准定位转变。近年来,市应急管理局稳步推进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,积极谋划信息化管理,综合运用卫星监测、无人机巡护、视频监控、地面瞭望和人工巡护“五位一体”监测体系,着力构建高频次、全覆盖、立体式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网络。全市计划投入项目建设经费1500余万,与铁塔公司分年度实施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服务项目合作,采用高空监控技术,智能AI识别技术,24小时不间断对辖区重点林区实施监控,真正实现“人机结合”。全市重点防火区域现已布设高空监控点位81个,卡口监测19处,智能云广播164个,无人机4架,基本实现林火预防、林火监控、火灾报警、防火指挥一体化,为森林防灭火工作安上了“顺风耳”和“千里眼”。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